米兰体育app下载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 产品中心

米兰体育app下载:关于我县鹅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

  • 产品概述

米兰体育app官网下载:

  未来发展路径,更好服务产业升级、农民增收、县域经济壮大,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克尔台乡、杜尔伯特镇、德力格尔工业园区开展专题调研,实地走访了牧洋大鹅养殖合作社、金莲鹅雏孵化合作社、珍多康牧业有限公司、膳时食品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,并进行座谈交流,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县大鹅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,分析了存在的问题,并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,

  我县地处松嫩平原腹地,水草资源丰富,生态环境良好,具备发展大鹅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。近年来,在县委、县政府格外的重视下,全县鹅产业实现了从零星散养向规模化养殖、从单一养殖向链条延伸的转变,逐步构建起“种蛋繁育—雏鹅孵化—养殖育肥—屠宰加工—产品营销售卖”的相对完整产业链条。截至2025年10月,全县饲养大鹅数量达到216.81万只,其中商品代雏鹅占比95%以上。全县现有大鹅养殖合作社4个,养殖企业3个,养殖规模5000只以上的中大型养殖户达62户,覆盖克尔台乡、杜尔伯特镇、连环湖镇、他拉哈镇等8个乡镇;建成孵化场4家,年孵化能力突破172.4万枚种蛋;配套屠宰加工厂1家(膳时食品有限公司),年屠宰能力200万只;技术服务形成以县级专家为核心、乡镇技术员为一线、饲料兽药客户服务人员为补充的技术服务体系,常年深入一线开展养殖技术指导、疫病防控、诊疗等技术指导工作,累计开展500余次的技术指导工作。

  目前,全县形成了三种主要养殖发展模式,代表了当前我县鹅产业的不同发展路径和典型特点。

  代表主体:克尔台乡牧洋大鹅养殖专业合作社。该社以家庭养殖户为核心社员,通过集中育雏、分散放养、集中育肥的流程,统一供应雏鹅、饲料和技术指导,分散养殖期间实行定期巡查与技术培养和训练,出栏时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,实现资源整合与效益共享。2025年计划养殖20万只,目前已完成26.3万只入栏,超过年初目标。

  该模式优点是:一是有效调动散户积极性,二是资源利用灵活性强,三是合作社具备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应对能力。有助于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、提升农户庭院经济增收。

  代表主体:金莲鹅雏孵化专业合作社。该合作社建有孵化车间650平方米、配套育雏舍1200平方米、种鹅舍1100平方米,配备单机孵化能力为8640枚蛋的孵化设备30台,年孵化能力可达60万只。合作社以种鹅饲养、鹅雏孵化及销售为主,具备较为完善的孵化设施和服务体系。

  该模式的优点是:一是有效补齐了育种孵化环节短板,为全县养殖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种源保障;二是专业化运作、技术水平较高,孵化效率和鹅雏质量优于分散式自孵模式;三是配套服务逐步完善,已成为推动全县鹅产业向规模化、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力量。

  代表主体:大庆珍多康牧业有限公司。该企业为县内新兴的规模化养殖主体,采取以企业自建基地、统一饲养管理为主的运营方式。公司养殖基地分布在杜尔伯特镇与连环湖镇,2025年饲养大鹅20万只,实现产值1100万元。企业采用散栏式饲养与TMR饲喂技术,保障饲养质量,并自建饲草种植基地,为产业高效运行提供支撑。

  该模式特点在于:由企业独立运行,集中资源、标准化饲养,养殖效率高、风险集中可控,是当前我县大鹅产业向规模化、专业化方向迈进的典型代表。

  当前,各类主体在不同模式中探索实践、协同互促,逐步形成了“企业+基地+农户”“合作社+农户”协同发展格局,构建了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引领、养殖大户支撑、广大散户参与的多层次发展体系,初步实现了“以龙头引带大户、大户带动散户、散户影响散户”的良性循环。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,养殖热情不断的提高,群众参与度逐步的提升,为产业全面提质扩量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  (一)推广多元养殖模式,推动规模持续扩张。依托资源禀赋优势,我县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充分的利用林下、泡边、闲置牧场、盐碱地、大院等特色资源发展大鹅养殖,推动养殖模式多元化发展。结合本地实践,总结形成“草原溜达鹅散养模式”“集中育雏+适当放牧+集中育肥模式”“集中舍饲模式”三大特色养殖模式,为养殖规模扩张和资源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随着养殖效益的逐步显现,养殖主体积极性逐步的提升,有经验、有条件的养殖场户纷纷扩群增量,社会资本持续向鹅养殖领域集聚。截止2025年10月,全县大鹅养殖量达216.81万只,1000只以下养殖数量30.18万只,占比13.92%;1000—5000只养殖户24户,饲养8.01万只,占比3.7%;50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户62户,饲养178.61万只,占比82.38%。全县初步形成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导的发展格局。

  (二)强化技术服务指导,夯实健康发展基础。为提升养殖水平和科学化管理能力,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组建技术服务队伍,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,深入开展专业培训和技术帮扶,累计开展集中培训6次、入户指导43次。同时,依托“杜尔伯特畜牧”微信公众号,开设“鹅产业微课堂”栏目,围绕雏鹅育雏、饲养管理、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,制作并发布1—2分钟的微视频40期,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好评和肯定。此外,还组织养殖场(户)、屠宰场、羽绒加工公司及技术人员赴林口县、肇源县开展考察学习,借鉴先进县域鹅产业全链条发展经验,提升我县标准化舍饲管理、疫病防控水平,增强养殖户发展信心,拓宽发展思路。

  (三)加强金融保险联动,有效缓解发展难题。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成立保险服务专班,规范保险流程,全程跟踪保险进度。截至目前,全县累计为177.27万只鹅雏完成投保,缴纳保费850.92万元,实际享受政策性保费补贴680.71万元,投保覆盖率持续提升,有效增强了养殖场(户)抗风险能力。同时,为帮助养殖户缓解扩群金钱上的压力,我县积极与农商银行、邮储银行、龙江银行和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,制定专属金融理财产品,发放《大鹅养殖金融贷款明白卡》,通过现场发放、微信公众号、微信群等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。截至目前,全县共计向40户养殖场(户)发放贷款1669万元,为养殖扩能和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。

  当前,我县鹅产业整体发展形态趋势良好,产业规模持续扩大,带动效应日益显现,在推进农业产业体系调整、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非消极作用。然而,与建设标准化、现代化、链条化的现代鹅产业体系目标相比,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,大多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:

  (一)种源体系建设滞后,自主繁育能力不够。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种源的稳定与优质。我县目前已建成孵化场4家,年孵化能力超过170万枚,为雏鹅供应提供了一定基础,但从实际供需情况看仍存在比较大缺口。全县现有种鹅数量仅约1.5万只,年产种蛋约60万枚,远不能够满足雏鹅生产需求,主要依赖从外地购进种蛋和雏鹅,增加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养殖风险。多数养殖合作社尚未建立自有种鹅群,缺乏对优良种源的掌控力。个别如牧洋合作社虽已开展种鹅繁育探索,但受限于技术条件、资产金额的投入和管理经验,覆盖面窄、运行不稳定,尚不足以形成体系化的本地种源供给支撑,导致“卡脖子”问题突出,已成为制约我县鹅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。

  (二)产业链条衔接不紧,精深加工能力薄弱。我县鹅产业仍以初级产品为主,深加工环节较为薄弱,制约了产业效益的提升。目前全县仅有膳时食品有限公司一家屠宰加工公司,仍处于建设期,尚未形成实际产能,现有深加工企业仅合隆羽绒一家,主要是做羽绒初加工,其他附加值高的产品如鹅肝、鹅肠、鹅血、鹅油等尚未实现规模化开发。市场供应仍以鲜活鹅、白条鹅为主,加工环节短、链条延伸弱,产品附加值开发明显不足,产业经济效益尚未充分释放。缺乏多元化、高品质、高的附加价值的鹅产品,也不利于提升品牌形象和拓展市场空间。

  (三)区域发展不均衡,养殖资源优势尚未充分释放。从全县各乡镇(场)鹅养殖情况看,区域间发展差距明显。部分发展较早、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已形成一定规模,个别乡镇饲养量已达28万只,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,而一些资源条件同样较好的乡镇受限于基础设施滞后、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,养殖规模仍处起步阶段,最少的不足1万只,发展的潜在能力尚未有效转化为现实优势。尤其在林下空地、泡边湿地、盐碱地、草滩洼地等适宜发展鹅养殖的资源利用方面,尚未形成有效规划与统筹,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,产业分布不均,不利于形成全县域一体化发展格局。

  (五)专业人才短缺,基层服务能力有待提升。我县鹅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,对专业方面技术和服务体系的支撑需求慢慢地加强。目前,虽已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畜牧技术服务网格,但基层技术力量依然薄弱,特别是一线乡镇缺乏专职畜牧技术人员,大多数养殖户对疫病防控、科学饲养、种鹅选育等技术掌握不深,存在凭经验养殖、技术更新滞后等问题。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依赖一天比一天突出,但目前缺乏系统化的人才引进、培训与激励机制,无法有效满足高水平发展的技术服务需求。服务供给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“技术瓶颈”问题,已经逐步显现,成为提升养殖水平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制约因素。

  针对当前我县鹅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种源依赖度高、加工能力不够、区域发展不平衡、市场开拓不畅、服务支撑不强等问题,今后一个时期,我县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系统施策、精准发力,持续推动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(一)夯实繁育基础,破解种源依赖难题。一是完善本地良种繁育体系。鼓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、合作社组建核心种鹅群,提升本地种鹅自繁自育能力,推动优质种鹅引进与本地化选育,逐步实现种源自主可控。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与科研协作。依托畜牧技术服务体系,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展选种选配、疫病净化、孵化率提升等技术攻关,稳定雏鹅质量供应。三是推动孵化场规范化发展。鼓励现有孵化公司进行智能化、规模化升级,强化设备更新和管理优化,提升孵化成活率,扩大雏鹅市场保障能力。

  (二)补齐加工短板,提升产业链承载水平。一是加快屠宰加工项目落地见效。推动膳时食品等重点项目尽快建成达产,扩大初级加工能力,解决“养殖多、加工弱”的结构性矛盾。二是引导支持企业开发深加工产品。借鉴林口县经验,支持本地食品企业、烹饪协会联合开发鹅肉特色菜品,打造“杜尔伯特鹅宴”系列美食,研究推出特色菜谱,提升鹅产品餐饮消费吸引力,助力“鹅美食”品牌出圈。三是完善冷链物流体系。加强冷库、冷藏运输、配送节点建设,推动形成“产地直供+冷链直达”的一体化流通模式,延长产品保鲜期,保障食品品质。

  (三)优化资源配置,推动区域协调发展。一是科学制定全县产业布局规划。统筹土地、水面、林地等资源,因地制宜明确重点养殖区、生态示范区与加工集聚区,优化产业空间结构。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模式。引导乡镇结合资源禀赋发展林下、庭院、稻田等生态型养鹅模式,盘活空闲土地与边缘资源,推动农户多元增收。三是引导资源要素向薄弱区域倾斜。在用地、信贷、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对基础薄弱地区支持力度,推动冷链、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全域覆盖。

  (五)健全服务体系,强化技术支撑能力。一是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。配齐专业方面技术人员,推进畜牧服务“网格化、常态化、精准化”,提升基层服务覆盖和反应效率。二是推进技术服务市场化、社会化运作。结合县内膳时食品有限公司、大庆牧源药业有限公司、合隆羽绒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资源优势,构建“养殖—防疫—加工”一体化服务体系,加强市场监督管理,带领企业提供雏鹅饲养、疫病防控、技术指导等专业服务,推动技术支撑由传统公共服务向企业化、专业化转型,提升服务效率与专业水平。三是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。采取“项目+待遇+平台”方式引进鹅业育种、防疫、加工等领域专家,补齐高品质人才短板,提升整体发展水平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联系方式

联系人:林生

电话:136-0299-5826

地址: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四连线新公路南侧高狮宁宅崀仔

米兰体育app下载